在竞争激烈的教培行业中,随心所欲的管理,只能导致培训机构的目标不清晰,管理不明确,问题也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。
数据是最有效的分析工具,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,便能掌握自己机构的运营状况,定向找出问题所在。
在众多的数据中,人效数据,是最为核心的数据之一了。人效,指的是全年营收/员工总数,能够直观反应出本机构的人员配置是否合理,人员数量是否匹配业务能力。
人效
教培行业是一个人力密集型的行业。人工成本一向在各项支出中占有很高的比重。成熟的培训机构中,人工成本费占比约为总收入的30%-40%,成本把控不好的机构,占比可能超过50%。若想长久地发展,我们无法硬性降低人工成本,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分析,使机构能够健康地运营。核对人力成本健康度的一项核心数据,便是人效了。想要分析人效数据,我们需要的历史数据为:过去几年的营收数据,员工数量。收入总额与员工数量的比值,便是本机构一年的人效了。这个数据怎么应用呢?
首先,我们先以年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。
如果我们有了三年的历史数据,便可以将三年的人效值计算出来,然后加以对比。一般来说,每年的人效数据应该差别不大,说明机构运行平稳。但是,也有一些特殊情况。
例如:一家成立三年的培训机构,还没有到达平稳期,它的人效数据可能会出现剧烈的波动。
第一年,因为处于摸索期,市场并没有完全打开,尚且需要不断地成本投入,而收入总量却无法达到很高的数值。因此,一般机构的第一年人效数值会很低,可能处在6万-10万/人的水平,甚至有可能低于5万/人。其实,不论第一年的数据如何,只要管理者在第一年打开了周边市场,并且打造出一定的影响力,便是成功了。
但是如果机构第一年的数据过低,并且还看不到任何希望,那么就要考虑是否具备发展前景,能够及时止损也是一种成功。
第二年,机构逐步由摸索转向定向发展,此时的产品类别已经确定,价格也由开业时的超低价格逐渐趋于理性,机构的主要工作在于吸纳人才,稳定团队上。因此第二年的人效数据会比第一年增加许多,甚至会呈现出几倍的增速现象。如果第一年的基础工作很扎实,第二年的人效数据会一般分布在15万-30万/人的区间内。
第三年的人效数据,才是经历过大起大落后的正常水平。管理者可能会发现:第三年的数据可能还没有第二年的高!
其实,出现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。一般的机构到了第三年,便开始考虑长期发展了。为了能够支撑机构健康发展,除了储备一定的教师资源,还要配备相应的职能部门。
例如:财务部、综合部、人力资源部,甚至为了提升教学质量,打造核心竞争力,有远见的机构将客户服务部和研发部也搭建起来。
人效的计算公式是收入除以人数,人数增多了,人效数据自然会有所下降。这也是我们分析人效数据的意义所在。第三年的人效数值在哪一个区间内算是正常呢?这跟机构是否建立职能部门、是否储备人才的战略布局有直接的关系。一般来说,组建职能部门和储备人才的机构不低于8万/人(这一数据勉强能把每年的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包住),不进行人员储备的机构也不应低于15万/人。